2023年7月8日至14日,英国威廉希尔唯一官网 “思勉班”师生前往西安、平遥两城开展了为期7天的考察学习。本次考察是 “思勉班”荣誉课程《田野调查与历史研究》的组成部分,考察方案及路线由21级“思勉班”导师组组长李文杰老师设计策划,实地考察由李文杰、张凯悦二位导师共同带队,2021级、2022级“思勉班”18位同学参加。
为提高考察部分的质量与效果,授课教师邀请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韩茂莉于5月25日下午,为选课同学做了《空间与战略——中国历史的军事地理进程》的专题讲座,其中,重点介绍了关中地区在中国历史上作为周人克商、秦统一、楚汉之争、北周灭北齐、隋唐发展的“根本之地”的军事地理。课程也提供了地图、论文等各类与考察关系密切的参考资料,如光绪十九年(1893)陕西省城详图、平遥县境图、平遥文庙图、徐自强《〈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考》、荣新江《中古入华胡人墓志的书写》、专著《中古中国与粟特文明》中的相关篇章,杨奎松专著《西安事变新探》等。7月3日上午,李文杰老师在行前结合清代地图和地方志,向同学们介绍了清代西安府、平遥县的基本情况。
7月9日清晨,师生一行抵达了本次西安考察的第一站——西安博物院。西安博物院的基本陈设以“古都西安”为主题,立足西安三千余年的建城史与一千多年的建都史,以西安本地出土的历代文物为基础,纵向上以时代为序,依次呈现了西安城由西周丰镐,至汉长安城,再到隋唐长安、明清西安的城市发展史,集中反映周秦以来历代都城规模、格局以及唐代以后城市的发展变化情况;横向上又由城市发展延伸到城市生活,以“周秦文明”“汉唐风采”与“府城华章”为视角,从不同侧面生动再现了各繁华时期西安城内帝王将相、市井百姓的生活实态与万千气象。饱含中古祆教风格的史君墓石椁的各种细节,更是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西安博物院整体上由博物馆主体、荐福寺、小雁塔三部分组成,但因天气炎热加之游人众多,荐福寺与小雁塔都只得惊鸿一瞥,未及细赏,实属遗憾。
9日下午,师生一行在短暂休整后前往了本次西安考察的第三站——位于文昌门内的西安碑林博物馆。碑林博物馆是英国威廉希尔唯一官网历年各次西安考察从未遗落的重要地点,诚然,碑林博物馆收藏着汉代至近代各类碑石、墓志近三千种,展出者千余种,是我国收藏保存古代碑石最多最集中的所在,其中更是不乏《石台孝经》《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多宝塔碑》等文史价值兼备的 “名碑”。同学们不断穿行于各个展室,或走马观花,或专注品读,迭见惊奇发现,累有喜人斩获,常于不觉间流连忘返,这或许与西安碑林带给古来文人学者的惊奇与震撼一般无二。近期开幕的专题展览“西安碑林与金石学”植根从金石学到考古学的传统学术脉络,勾画了千年来西安碑林的制度、机构与人事随着传统学术发展的变动轨迹,记录了西安碑林从伴随金石学诞生到见证中国考古学发展的光辉历程,扎实地论证了远比“碑林博物馆”历史漫长悠久得多的“西安碑林”,不再是孤悬方外的碑刻宝库,而是中国传统学术与思想发展谱系下可以前后缀连的璀璨明珠。
7月10日上午,师生一行赴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访问,交流拔尖人才的培养。座谈会由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郭响宏老师主持,英国威廉希尔唯一官网副系主任李晔梦、21级“思勉班”导师组组长李文杰、21级“思勉班”导师张凯悦出席座谈会,全体同学与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新文科班”、世界史班、文博班的十余名学生代表与会交流。会上,李晔梦老师阐述了几年来英国威廉希尔唯一官网拔尖人才培养积累的经验与方法,郭响宏老师也向在场师生介绍了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新文科班”成立以来的机制探索与培养经验。在自由交流环节,到场师生就“两校同周边高校兄弟院系的交流情况”“田野考察的开展情况”“研究兴趣的拓展与迁移”“世界史方向第二外语的选择与学习情况”等问题进行了充分地交流。两校师生在交流中增进了解、加深认识,在互动中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双方座谈轻松愉快,现场气氛融洽热烈。
10日下午,考察队伍由西安出发,驱车百余公里前往陕西省渭南市,参观潼关黄河古渡口及其所背靠的潼关古城。此处黄河渡口,位于黄河潼关辖区东段,扼秦、晋、豫三省交界之要冲,居黄河、渭河、北洛河三河交汇之所,南依秦岭,北抵黄河,与小说想象中“一见杨过误终身”的晋陕豫交界处的风陵渡相望遥遥,加之其处在黄河拐弯之处,浪急流湍,河水苍莽,奔向东去。渡口附近存有一小段残破的黄土垣墙,为潼关古城明城北墙遗址。潼关自唐代始建起便几经迁徙,城池多变,驻防迭更,今所见潼关古城亦为当代在明清潼关故址仿古复建而来。师生一行抵达时,整个潼关古城风景区几无其他游人,仅见宏阔依旧的关城雄筑,颇有几分苍凉萧瑟之感。登城远眺,南面是山河表里、峰峦如聚的秦岭山形,北面是两河交汇、波涛如怒(北洛河已于此西边不远处汇入渭河,此处渡口实际上只能得眼见河、渭交汇)的激荡水势,向下看去却是开发未完、寂寥空荡的人造景区楼舍。千年潼关的沧桑变化,似乎在当代也还在继续。
抵达西安的第四天,师生一行由东城墙正门长乐门登上西安城墙。西安城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周长13.74公里。现存城墙始建于明洪武年间,以隋唐皇城的基础上修葺增建而来,是当时西安的府城,明清两代多有整肃修缮。西安城墙,初于四方各开城门一座,东门曰长乐门,西门曰安定门,南门曰永宁门,北门曰安远门,取“长安永安”之意。清代西安城中的满城,以钟楼为西南点,向北至安远门,借用明代秦王府西墙,向东延伸至长乐门。清代陕甘/川陕总督署(清前期总督署,后期迁往兰州)、陕西巡抚署、藩臬两司、西安府署、贡院、附郭县长安县,都集中在满城西边。民国时期,增开中山门、勿幕门、玉祥门、解放门四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先后增开和平门、文昌门、朝阳门等十座,西安城墙上今计有大小城门十八座。考察行程安排上下城均在长乐门,师生们可以自由选择游览方式,或可长乐门周围就近寻找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军事设施遗存,近距离体会古城墙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体会百年前“二虎守长安”的历史现场;或可骑车绕城墙一周,沉浸式感悟西安城市的历史沉淀和繁荣发展。站在城墙边放眼望去,既可以欣赏城墙内广仁寺、碑林博物馆等历史建筑,城墙外的护城河、环城林带等自然风光,也可以看到城下川流不息的车流人海,远处繁华富丽的城市天际。漫步在西安城墙上,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安静与繁荣,仿佛真的在此撞了个满怀。
7月11日下午,考察一行抵达位于长乐门内建国路69号的西安事变纪念馆。西安事变纪念馆同样是一座遗址性博物馆,依托“西安事变”重要旧址——张学良公馆而建立。张学良公馆始建于1932年,院内有东西排列三座三层砖木结构楼房及二十余间平房,现布设有“西安事变史实陈列”“张学良将军生平陈列”“张学良公馆旧址复原陈列”等展陈内容。值得一提的是,在张学良公馆的现场参观过程中,有多位同学提出纪念馆策展在文字、图片、内容上值得商榷之处,同学们或现场踊跃发现、热列议论,或事后寻考资料、查缺补漏,几乎每位同学都积极加入了这场意料之外却收获颇丰的行动之中。在常规的阅读与接受外,质疑、提问与思考应是考察过程中别样珍贵的体验和记忆。
古墓葬尤其是帝王墓葬是古都西安所难以忽视的文化资源,除却举世闻名的秦始皇陵之外,仅西安至咸阳一线百余公里的距离,便分布着汉高祖长陵、汉武帝茂陵、汉景帝阳陵、唐太宗昭陵等27处汉唐帝王墓葬。本次考察着意选取了汉、唐帝陵中卓具代表性且开发、保护均较为良好的汉景帝阳陵博物院与唐乾陵博物院作为代表,使学生集中考察墓葬文化,领略汉唐风采。
7月12日上午,考察队伍首先前往距西安市区较近的汉阳陵博物馆。在路程中,张凯悦老师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关于汉、唐陵墓的各类相关背景知识,包括“陵”的相关知识与规则(几种“号墓为陵”的情况)、乾陵“无字碑”上女真文题字的考证意义、石柱造型从唐初以来的演变情况与乾陵中石柱艺术造型的变化等。此外,张凯悦老师还指出,今天我们对汉唐碑石、陵墓的确定与认识,宋人和清人作用重大,如宋人游师雄及其《昭陵六骏碑》就格外提升了六骏的“知名度”,清人毕沅的《关中胜迹图志》、《关中金石记》确定了大量关中人文景观遗迹,诸多汉、唐帝陵均在其列,这也提醒我们历史记忆与人文景观的获得或许与其最初形成时间是相错位的。
阳陵居西安市西郊渭河之畔,为汉景帝刘启及其皇后王氏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始建于汉景帝前元四年(前153),至汉武帝元朔三年(前126)竣工,修建时间前后长达28年。在汉阳陵博物院的参观过程中,李文杰老师邀请了从事东周秦汉考古相关研究的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张寅副教授为同学们现场讲解。张寅老师结合阳陵的地形、结构与随葬品,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由秦陵到汉初帝陵的形制演变及各类随葬品变化背后折射的观念更迭。从考古陈列馆,到各遗址保护厅,沿着阳陵博物院的展陈布局“移步换景”,张寅老师一路讲解,同学们不时发问,现场气氛活跃融洽。
12日下午,师生一行前往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参观“唐十八陵”之一的唐乾陵博物院。乾陵为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合葬墓,是唐帝陵中规格最高、保存最完整、艺术价值最高的一座,以其“因山为陵”的建造方式居于今乾县北部的梁山上。乾陵仿照长安城营建的种种陵园地面建筑均已不存,保存相对完好的是主陵司马神道两侧对称排列做工精美的百余石雕与石碑,张凯悦老师带领同学们驻足“无字碑”前,详细研读碑上历代游人的题字;流连于六十一蕃臣像间,感受“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盛唐气象。此外,考察队伍还参观了乾陵现已发掘并对外开放的陪葬墓中的两座——永泰公主墓与懿德太子墓,同学们在张凯悦老师的讲解下沿着墓道一路深入,既欣赏了两侧绚丽多彩的墓壁画和石椁上雕刻精美的线刻画,也领会了各式葬俗装饰背后的观念象征与文化变迁。
结束了在西安市的全部行程后,师生一行于7月13日前往山西晋中的平遥古城。平遥古城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是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1997年平遥古城被以整体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古城内大小街巷经纬交织,其间有完好保存的明清时期商铺、民居四千余处,向世界展示了传统中国历史文化、社会经济与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同学们首先抵达坐落于古城中心位置的平遥县署。平遥县衙是全国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官衙建筑群,县衙整体遵循传统礼制,坐北朝南,左文右武,前朝后寝,中轴线上有院落六进,由外至内依次为:大门、大堂、宅门、二堂、内宅和大仙楼,整个建筑群主从有序,错落有致。此外,同学们还先后参观了古城各处的镖局博物馆、钱庄博物馆、票号博物馆等依托沿街各色商铺而设立的专题博物馆。当晚,同学们自由结伴在古城内游赏,大家或穿行于繁华热闹的南大街、西大街,在灯红酒绿中感受千年古城的烟火气息;或流连在游人罕至的街角小巷,于民居院落间找寻商业开发之外多时代叠加的印痕。晚间,师生三五成群,在庭院间闲坐,数星星,赏夜色,聊古说今,介绍学术人生。大家意兴盎然,不知东方之既白。这也许成为同学们大学期间最难忘的场景之一。
7月14日上午,师生一行参观了平遥县城墙及位于古城东南角的平遥文庙。现存的平遥城墙建成于明洪武年间,后经几百年间多次砌筑整修,全长6.4公里左右,因古城风貌整体性保护的需要,既往抵御外敌的城墙也成为了而今古城内外“传统”与“现代”两个世界间的区隔。师生一行由古城南门迎薰门登上城墙,一路上可见如瓮城、敌楼、马面、敌楼、角楼等古城墙常备军事设施。与西安城墙的磅礴大气之感不同,登上高约12米的平遥古城墙,跃入游人眼帘的是城内一如明清时期街巷与宅院的齐整布局,民居院落内的炊烟缕缕与鸡鸣犬吠带来了格外宁静祥和的生活情味。沿着城墙东行不远后下城,考察队伍便抵达了本次平遥之行的最后一站——平遥文庙。平遥文庙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其大成殿为金大定三年(1163)重建,至今仍保持原貌。文庙前后六进,中轴线自南而北有影壁、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敬一亭、尊经阁,轴线对称,形制严谨,其总体布局展现了元明以来中国文庙建筑的基本规制。在平遥和暖的阳光与清凉的夏风里,前后一周的考察悄然到达了尾声。在这紧张而充实的七天里,师生一行由江南行至西北,又从八街九陌的古都西安,转到古拙宁静的平遥古城,大家一路在学习,一路在体验,一路在收获。
值得一提的是,在惯常由“点”到“点”的考察之外,本次考察的师生们格外重视“在路上”的学习与经历:在自由活动的时间段,大家拿上古地图,穿梭于古城的大街小巷,寻找巡抚衙门、府城、附郭县县衙、满城遗迹,从古今地名等蛛丝马迹中,发掘并感受与我们同享一个空间的异时代的人们生活的角角落落。在往返途中的高铁窗外,车行的路旁,每至重要地点,随行的老师们都会即时向同学们拓展相应的知识与背景——殷商旧地、黄河故道、淮河大桥、淮海战役主战场、淝水之战古战场……列车行进在广袤的华夏大地,无数历史与记忆扑面而来,又飞速向后略去,视通万里,思接千载,历史记忆与眼前风景仿佛穿越时代般的碰撞交融,本应枯燥的行路过程也变成了交流与思考的宝贵课堂,相信如此特殊的经历与体验将会长留同学们心间。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500号WilliamHill官方网址历史系
电话:021-54342643
邮箱:lsxx@history.ecnu.edu.cn
版权所有:英国·威廉希尔(williamhill)唯一中文官方网站 ©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