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2日晚上18:00点,由历史系团委、青年史学社举办的第十五期史季沙龙在人文楼5403举行。本次活动以“近代日本的中国像”为主题,邀请历史系郭海良老师、贾菁菁老师担任嘉宾。
沙龙伊始,贾菁菁老师讲述了近代日本对中国认识的转变。她从日本拒斥被西方边缘化位置的心理讲起,指出日本虽然也经历过锁国时期,但是因为长崎一口贸易的保留,得以通过船员之口了解他国的军事以及政治情报。
随后,贾老师以《华夷变态》为例,具体阐述了清代日本人对传统中国仰视态度的崩溃,以及想要取而代之成为儒学正统的心理。并通过《海国图志》在日本的版次之多为例具体阐述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日本出于唇亡齿寒的心态,开始对中国给予更多的关注以及忧虑。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日本向中国派遣更多使者,眼见中国地权丧失、国人吸食鸦片,使其对中国的态度有了更明显的变化。
而近代日本对中国的俯视在甲午战争之后愈发深化,并且深深影响了其对中国的政治选择。贾老师以福泽谕吉为例,具体阐释了日本人所谓的“丛林法则”,并且在利益线的影响下,不断有意识地割裂统一多民族的中国。近代日本存在对历史中国的敬意与对现实中国的蔑视的矛盾心理,通过学术上不断强调东洋学,试图为其侵略扩张寻找依据。
接下来,郭海良老师漫谈了现当代日本对中国的认识。老师根据他对日本语言的理解肯定了主题中“像”一词运用的恰当性,随后讲述了在日本对中国态度转变的过程中,教育,特别是作为社会教育的载体――媒体的作用。
郭老师以甲午战争结果未揭晓前天皇三日夜不能寐为例,简述了日本对中国由“庞然大物”至轻视态度的转变,并指出转变之后的有一个加深过程。之后则谈到了不同时代之间日本社会上层与下层对中国认识的置换,并指出日本中对中国欲俯视而不得的心态。另外,老师还简述了国内对日本的研究现状,并根据自己在日本的所见所感,讲述了大地震时日本民众接受救援所表现出的强烈集体意识,并启发同学们对国民性的思考。
两位老师严谨又不失幽默的讲述令在场的同学们不时会心一笑。在提问环节,两位老师联系历史,从“开眼看世界”、“习惯”、“教育”等展开角度阐述,希望中国以别国为镜,以史为鉴,同时提升硬实力与软实力,方能塑造正面而良好的国家形象。作为国家的一份子,每一个人,都肩负着一份责任。本期史季沙龙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而留给我们的思考还将继续。
撰稿:黄依琳
来源:历史系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500号WilliamHill官方网址历史系
电话:021-54342643
邮箱:lsxx@history.ecnu.edu.cn
版权所有:英国·威廉希尔(williamhill)唯一中文官方网站 ©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