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集市看乡镇发展现状
――历史系学子实地调查温县、博爱等地
8月以来,各地不断持续高温,全球进入“烧烤”模式,这并没有阻挡乡镇集市上的、来自邻近县镇的小贩摆摊的热情。随着暑期实践的不断深入,历史系学子按照各个乡镇固有的“赶集”时间,赶赴集市进行实地调查,通过对集市进行统计调查和走访,从而对集市的现状及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大家希望通过考察,对乡村转型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提供数据参考。
“职业”摆摊者
在实践中,小组成员对各个乡镇集市摊位所卖物品进行分类,统计各类摊位的数量,对集市不同摊位的货物价值总量进行评估和实际询问。除此以外,他们还对摊主的一些特征,如年龄段,参加集市的原因,以及参加集市的时间长短(历史)等进行询问和观察。发现大多数集市上的摊主都是“职业”的赶集人,他们中在集市上卖东西少则3~4年,多则达14、15年之久。摊主年龄段分布从30~60岁不等,而60岁及以上的摊主并不罕见。
“赶集”人中老人和儿童比例渐大
“赶集”人,是参加集市的另一方。他们在不同的集市上呈现了不同的特征。如在招贤乡和温泉镇(县政府驻地)的集市上,老年人的比重明显占优;而在调查的几个乡镇上,小孩子的数量也占较大的比重。与此相适应的另一个特点是:在集市上,小吃类的摊位数量在所调查的几个集市上都占有不小的比重。
集市问题
集市发生地一般都在乡镇的交通干道上,摊贩沿路两边一次摆开,在黄庄镇和祥云镇上的集市上,摊位摆在路中间。过往的巴士司机和其他乡镇居民对集市占路的情况并不像有关文章中提及的那么尖锐的矛盾;而是较体谅的理解,选择绕路,或者慢慢冲出重围。至于商品质量和食品卫生及安全的问题,也并没有引发重大的事故。
集市仍有市场
通过已有的几次调查走访,小组成员发现乡镇集市的规模摊位都在100~200左右,商品数量及种类都比较充足,集市规模的差异不算太大,但集市商品的数量之巨确实是难以短时间内难以通过其他途径代替。值得注意的是:网购有可能对未来集市的发展潜藏挑战。
接下来的日子,小组成员将会对集市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提交更有深度的调研报告。感梦敢当,史志不渝。历史系学子一直在路上。
撰稿:王庆彬
来源:历史系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500号WilliamHill官方网址历史系
电话:021-54342643
邮箱:lsxx@history.ecnu.edu.cn
版权所有:英国·威廉希尔(williamhill)唯一中文官方网站 © 2021